展覽公司注意了:“網紅”與“VR”,哪個是會展業(yè)的菜?
2016-05-16 16:00:27 畢加企劃部 點擊數: 來源:畢加企劃部
展覽公司注意了:“網紅”與“VR”,哪個是會展業(yè)的菜?
展覽公司都知道,風生水起的“網紅經濟”和“VR(即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挑起了太多行業(yè)的神經。資本、媒體以及創(chuàng)業(yè)者如過江之鯽!如果你還覺得這些都離會展行業(yè)太遠了,那我只能說這很危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危險!
好像每隔幾年,都會有一種全新的商業(yè)模式會影響到我們生活或工作的方方面面。
2011年,o2o概念一經引入國內,就引發(fā)了互聯網行業(yè)大規(guī)模的討論和跟進,會展業(yè)也不例外。局外投資者躍躍欲試,業(yè)內捧概念者也甚眾!那時候有很多人問我“展裝O2O”或者“展覽O2O”究竟可不可行?我的回答基本是:我本人不看好!不管是展裝還是辦展版塊,都是低頻并且強流程化的業(yè)務,O2O解決不了問題。
五年之后,o2o的潮水退去了,“幸存者”也寥寥無幾。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了“分享經濟”一詞。經濟日報在《我國分享經濟高速起步》一文中這么解釋:所謂分享經濟,是指個人、組織或者企業(yè),通過社會化平臺分享閑置實物資源或認知盈余,以低于專業(yè)性組織者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并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
而“網紅經濟”所依賴的“直播平臺”顯然對分享經濟有更深的理解和詮釋!在直播內容上,這兩年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從“打擦邊球”到直播吃喝玩樂衣食住行......,分享經濟的平民化和垂直化被發(fā)揮到極致。
2016年4月25日,“禁模”后的北京車展迎來第一個媒體日。三個衣著暴露的“網絡主播”的現場直播行為闖入了會展人的眼球!這里不去探討她們基于什么目的,只看看這個事情應該帶給我們的延伸性思考。
實際上,會展活動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下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
盡管業(yè)內很多主辦方的辦展思路和操作流程依然傳統,但總體上,所有展會的受眾群體都變了,特別是觀眾,他們對展會價值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對新技術和新概念比我們的主辦方更敏感。事實是,很多展會現場的觀眾感覺不到展會的欣欣向榮,不在現場的觀眾只能等著組委會說,歡迎您下屆展會過來參觀。
雖然,展商的品牌推廣和訂單獲取需求一如既往。但在滿足他們需求的基礎上,給他們個與往屆不一樣的參展體驗,其實不難。難的是我們不愿意去做!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將“網絡主播”設置成展會標配,然后學網紅們的直播畫風、學ta們賣萌的技巧......讓ta們在展期出沒在各個炫酷的展臺上,介紹展會上最有調性的產品......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參展和互動體驗?
關于VR技術在會展行業(yè)的應用
每次談這個話題,我總會想到那些年風靡過的“網絡展覽”概念。這個概念曾不斷引發(fā)會展業(yè)內關于“網絡展覽”會不會取代“線下展覽”的討論,這種討論持續(xù)了約十年!
當時有兩種較為普遍的觀點。技術派認為一定會取代,他們的理由立足于阿里對線下實體的沖擊;而傳統展會組織者則認為線上展覽無法替代商務人士面對面交流的需求。
作為會展業(yè)B2B平臺的創(chuàng)業(yè)者和運營者,我比較贊同后者的觀點。這樣的認同,主要是基于線上流量的獲取成本十分高昂,而轉化率卻有限。如果將線下展覽直接搬到線上,那以往的觀眾和展商的流失率也會十分恐怖。貿然操作估計只有死路一條!
但今天,VR技術已經形成潮流,雖然我們不知道推動它走向潮流的究竟是市場需求還是資本的“洪荒之力”,但其商業(yè)價值還是被普遍認同。你也能發(fā)現,各個展會現場最搶眼的也是各類VR終端設備。如果我們將“網展”和“VR技術”結合起來看,似乎還挺有意思。
作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手段,VR技術能幫助主辦方在展前完成一個超真實的展位布局現場,讓企業(yè)選展體驗更高,觀眾和采購商的現場觀展行為更加高效。
在展后,VR技術還能還原出一個更加逼真的展會現場。這對傳統的網展技術是一個不錯的補充。
對組織方而言,VR技術能讓展會的潛在客戶、采購商和觀眾更加直觀的了解到展會的效果。同時,新技術的運用也能幫助展會組織者提升展會核心競爭力。
此外,對會場平臺和展館運營者而言,VR技術還可能會形成一個較強的需求。
如果我是主辦方,當我需要找場地的時候,可能對會場的各個參數并沒有直觀的感覺。但虛擬現實技術能幫助會場實現實地場地風貌的多維呈現。
與傳統的建筑漫游技術相比,VR來得更加直接和真實。
展覽公司就找畢加展覽!